农耕与蚕桑是中国古代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主要的生产活动。古人为大多数生产活动都要制造出一尊佑护神,植桑养蚕业也有自己的神灵,即传说中发明养蚕缫丝的西陵氏嫘祖,被尊称为“先蚕”。蚕桑关乎国计民生,历代帝王欲使统治稳定,必会关注养蚕缫丝业。这样,按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原则,先蚕这尊原为民间的行业神,就成为由皇后主祭的国家祭祀的主神。自周朝始,在国家祀典中,就已确立了“天子亲耕南郊,皇后亲蚕北郊”的祭祀格局。于是就有了“亲蚕”,也成为“亲桑”。 行亲蚕礼要先祭祀先蚕神。祭先蚕于农历三月份择吉举行,皇后和陪祀人员提前两天就进行斋戒,届时穿朝服到先蚕坛,祭先蚕神西陵氏,行六肃、三跪、三拜之礼。如果当时蚕已出生,次日就行躬桑礼,如蚕未出生,则等蚕生数日后再举行。躬桑前,要确定从蚕采桑的人选,整治桑田,准备钩筐。皇后要用金钩,妃嫔银钩,均用黄筐;其他人则用铁钩朱筐。躬桑当天,皇后右手持钩、左手持筐,率先采桑叶,其他人接着采,采时还要唱采桑歌。蚕妇将采下的桑叶切碎了喂给蚕吃。蚕结茧以后,由蚕妇选出好的献给皇后,皇后再献给皇帝、皇太后。之后再择一个吉日,皇后与从桑人员到织室亲自缫丝若干,染成朱绿玄黄等颜色,以供绣制祭服使用。可见,亲蚕礼持续了从养蚕到织成布料的整体过程。 皇后参与的亲蚕礼,体现了中国农耕文明的特点,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缩影。它们以年度为周期连续举办,表达了重农尊祖、报本反始的感恩情怀和重农固本的思想。
《谷梁传•桓公十四年》:“天子亲耕以共粢盛,王后亲蚕以共祭服。” 《韩诗外传》卷三:“先王之法,天子亲耕,后妃亲蚕,先天下忧衣与食也。” 宋 苏轼 《端午帖子词•皇太妃阁一》:“午景帘栊静,薰风草木酣。谁知恭俭德,彩缕出亲蚕。” 康有为 等《上清帝第二书》:“天下百物皆出于农,我皇上躬耕,皇后亲蚕,董劝至矣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