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桑椹与中国农耕文化 桑椹是桑树的果穗,桑树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经济林木之一。它的树干可制家具和农具,桑椹可食,更重要的是桑叶可以饲蚕。人工栽桑是随着养蚕业的兴起而开始的。我国栽桑始于何时?据《中国农业百科全书·农业历史卷》“古代栽桑技术”条载:“上海崧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孢粉分析表明,该遗址从下文化层中期开始。桑屑和禾本科植物孢粉增加,到中文化层上部,孢粉组合中的桑树花粉已非常之多。这表明人们在垦山为田的过程中,有意识地保留了桑树,甚至很可能开始人工植桑,养蚕活动也应开始了。” 到了神农时期的晚期,逐渐过渡到我国的历史时期的黄帝时期。《周易·系辞下第二》:“神农氏没,黄帝、尧、舜氏作”。黄帝时期距离今大约有一万年,有关这个时期的传说很多,人们经过长期生产斗争,对植物的栽培和动物的驯化有明显的进步。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五帝本纪第一》:“轩辕……艺五后,”“收播百谷草本,淳化鸟兽虫蛾。”南宋·罗泌《路史·引蚕经》:“西陵氏始劝蚕”西陵指嫘祖)。这里说的“虫蛾”就是蚕,必然已经种桑。传说养蚕织丝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的,这一传说说明,我国蚕桑生产,确有非常悠久的历史。 *本文为2008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—《台湾加工型专用果桑高产栽培与综合利用研究》(立项项目编号:08D105)基础研究部分研究内容。 部分反映夏代情况的《夏小正》,在三月份农事中有“摄桑萎扬”之句,即整理桑树,去掉扬出的枝条。这里说的桑应该是人工栽培的。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字甲骨文中,蚕、桑、丝的象形字累见。在众多的甲骨卜辞中。经诸家鉴字,确认为蚕字的有十一片,已确认为桑字的是六片。从这六片桑字的象形,对照战国铜器采桑图作相互比较,我国的桑树栽培型式,从乔木到高干,又从高干发展到快速成林的地桑时代的下限,应上推到商代晚期,最迟也应在春秋战国时代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... 下一页 >> |